为全面推进城乡环境质量提升,全力守护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筑牢美丽宜居乡村根基,茂县渭门镇以“大环境、大整治、大提升”三大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质量提升整治活动,全镇呈现从“一时新”变为“持久美”,不断绘就美丽宜居乡村新篇章。
把“规定”与“自选”有机结合,城乡环境提升躬耕于治。一是聚焦重点难点,紧盯薄弱环节。制定《渭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构建“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和支部书记具体抓、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按照“一周初见成效、一旬大见成效、一月完成基本整治”的工作目标,系统推进“农村人居、路域、水域、景区、线缆乱象、工地”六大领域环境问题整治。以采取点线结合、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网格化管理。分管领导和各驻村领导要下沉一线开展督促指导工作,针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跟踪督办,确保各类问题及时有效全面整改。二是多措并举施策,众志成城使力。利用村村响、微信网格群、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签订“门前三包”、动员全镇村组干部、保洁员、交通协管员分组啃下整治“硬骨头”。
把“监管”与“整治”有机结合,人居环境维护笃之于行。一是“党员带头、干部先行、群众响应”。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参与环境综合治理的倡议,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环境治理意识和绿化意识,利用“植树节”、“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等契机开展充满芬芳的种花、植树活动。从环境卫生整治“小入口”,从而推动人居环境“大变局”。二是充分发挥职能职责,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村年终目标考核,全年不定期对各村的履职情况展开巡查,形成“巡查发现-问题反馈-村干部接单处理-镇环境办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环境治理常态长效。
把“内力”和“外力”有机结合,宜居环境建设持之以恒。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镇成立9支志愿服务队,组织镇村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利用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等对九环沿线、渭永河沿线、村内沟渠等进行地毯式整治清理,并与经营门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上墙“门前三包”责任牌。截止目前,及时疏通沟渠及河道30余处,整治修建围墙5处,清理国道、河道20余公里,累计清运生活垃圾20车次,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城乡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天蓝地绿水秀成为渭门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渭门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