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茂县南新镇立足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持续探索推广“三个一亩”立体套种种植和“庭院经济”模式,突出观光农业、电商贸易,多举措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园区建设为引领,挖潜力强后劲。抢抓浙江对口支援、省内先发带动帮扶契机,积极推进“李子+苹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援建资金、衔接资金、园区奖补资金400余万元,深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广灌溉应用,实施灌溉设施建设、种养循环、道路建设、新品种引进、技术培训等项目,着力打造链条完整、要素集聚、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目前,核心园区面积4300亩,2023年辐射带动全镇特色果蔬20783亩,园区水果总产量30467吨、蔬菜总产量15838吨,其中:李子和苹果总产量达25576吨,占园区水果总产值83.95%。2023年全镇果蔬收入共计28494.99万元,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98.96%,有效实现生态农业拓面增效。
以新品种推广为抓手,优结构增质效。坚持把新品种示范推广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探索“三个一亩”立体套种种植模式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引进瑞雪苹果、瑞阳苹果、阳光玫瑰葡萄、蜂糖李等特色水果新品种,与本地莴笋、南瓜、莲花白、菠菜、玉米等果蔬和农作物进行套种。2023年,全镇试点推广“三个一亩”立体套种300余亩;2024年,已初步摸排统计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散户等意向户共500余亩耕地、园地,目前正在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县供销社,结合南新镇域实际深入研究“三个一亩”建设,同时,在推广实施“三个一亩”过程中,同步推进特色果蔬种植实现“六统一分”(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植保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分级包装、统一品牌营销和分户种植),确保农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以机械化生产为手段,降成本提效率。针对3个高半山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少的现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形式,在加大土地整合和流转力度的基础上,推广使用旋耕机、自动地膜覆盖机、脱粒机、碎枝机等机械设备,推广物联化防灾避雨大棚等科技化技术,普及绿肥种植、微水灌溉、绿色防控等种植技术,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的协同配套,强化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冷链、冻库中心,在文攀村、七星村建设冷链库共计700余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鲜果1000余吨,冷藏保鲜率达80%以上,冷链库投入使用以来,全镇水果损耗率降低至15%以下。
以电商贸易为载体,促增收稳富民。依托东西部协作契机,以棉簇村电子商务服务便民站为依托,打造“基层供销+网络云商+文化传播”融合发展试点。线下与本地物流公司合作,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解决县城到镇、村的物流问题,带动国道沿线200余户农户实现水果年销售约500余吨,户均增收3万元;线上在贫困群众中培塑“刘平巧电商”品牌,利用抖音等在线APP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带货和营销,目前,刘平巧已带领棉簇村电商便民服务站培养电商从业人员15名,提供长期性就业岗位5个,每年带动妇女居家就业42人,灵活就业务工2000余人次,助农增收110户,2023年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南新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