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28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26日在茂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

县长 唐远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第十三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第十三届茂县人民政府自2006年组成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中共茂县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人大代表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下,在县政协委员会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政府职能,以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十六”字工作思路和“四地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又迎来了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和灾后重建振兴崛起的重大机遇,五年来,全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谱写了茂县发展史上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

一、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我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迅速行动,全县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奋起自救,与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全国党政军民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打赢了抢险救人、卫生防疫、过渡安置、抢通保通、防范次生灾害、恢复生产、安全温暖过冬、维护稳定等一场场硬仗。

“5.12”汶川特大地震,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我们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战胜了磨难、经受住了考验,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坚强奋起的答卷、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了茂县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

二、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

在灾后重建中,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和“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重建思路,围绕“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以对口支援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强化措施为保障,克服了资金缺口大、专业人才少、道路状况差、次生灾害多、建筑材料缺、施工队伍紧、有效工期短等艰难险阻,快速高效地推进了城乡住房、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和生产力布局、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等重建项目,截止2011年9月30日,灾后恢复重建569个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560222.15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0.02%,其中对口援建项目226个,完成投资457408万元(对口援建资金216200万元)。

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超常奋战和山西人民的无私援助,我们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极重灾区茂县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灾群众搬进了新房,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公共服务设施上档升级,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县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地区生产总值(GDP)由2006年末的86372万元,增加到2011年末(预计,下同)的203002万元,年均增长18.64%,经济总量比2006年增长1.35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末的17212万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27900万元,增长62.1%,年均增长10.14%;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末的38069万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135372万元,增长255.60%,年均增长28.88%;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末的31091万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39730万元,增长27.79%,年均增长5.03%;一、二、三产结构由2006年末的20:48:32调整为2011年末的14:66:20,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工业强县势头逐渐凸显,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产业取得新跨越

农业快速发展。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助农增收为着眼点,以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增加投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措施,以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优质种苗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项目和植被恢复项目为基础,以建设果、菜、药、畜生产示范基地为目的。坚持把“三百”示范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机遇、新路子,实施了农业、林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精心培育“特色果、绿色菜、生态畜、道地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推进。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1.82万亩,比2006年末增加3.73万亩,增长20%;其中:粮食13.63万亩,增长22%,粮食产量3.15万吨,增长62%;蔬菜种植4.91万亩,蔬菜产量11.13万吨,增长11.54%;特色水果种植面积3.95万亩,增长268%,产量2.58万吨,增长379%。

出栏各类牲畜9.76万头(只),比2006年末增长15.7%,各类牲畜出栏率65.34%;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8213吨、162吨、75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6.53万头(只)、增加1.59万头(只)、增长10.64%,各类牲畜总增率为52%。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5359万元,比2006年末增加30088万元,增长119%,年均增长24%。

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承接阿坝州工业北移,强力推进并全面完成了棉簇、太安、团结、亚坪、槽木、赤不苏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户,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末的28517万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108372万元,增长280.03%,年均增长30.60%,工业对GDP和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旅游业逐步壮大,旅游项目多元化发展。按照羌文化“一区一园一廊”保护开发原则,深入挖掘原生态羌文化旅游资源,聚集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等优势项目,全力打造原生态羌文化展示区,丰富了旅游资源、拓展了旅游市场。强力推进叠溪—松坪沟、九顶山、黑虎羌寨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打破了景区开发的交通瓶颈。全面推进以牟托、坪头为代表的精品旅游村寨建设,形成了以羌族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以“羌乡古寨”景区为代表的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旅游业快速复苏。2011年接待游客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00万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县国税、地税、财政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着力规范征管措施、提升征管质量、优化纳税服务,不断夯实征管基础,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财源培植卓有成效,投资拉动促进税收大幅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6年末的300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4000万元,增长365.89%,年均增长36.04%。

投资消费拉动强劲。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要素保障有力,资金监管到位,投资结构优化,建设进度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末的96737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700000万元,增长723.61%,五年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227233万元,年均增长48.60%。城乡市场体系恢复重建完成,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市场秩序井然、供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末的2467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0830万元,增长64.49%,年均增长10.60%。

五、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

以国道213线、省道302线为主骨架的县、乡、村道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建成各等级公路618.2公里、通村公路1008公里、机耕道860公里、客运站点17个。新增水电装机32.7万千瓦,总装机达到78万千瓦,新建变电站7座,负荷达301万千伏安,建成电力输送线路18条,与国家大网相连,成为阿坝州电力枢纽中心和电力主要出口通道。完成堤防工程28.7公里,新增有效灌面4.4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解决了1.44万人的饮水困难。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实现了全覆盖。生态工程有序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连续3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覆盖率达36.87%。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镇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浓郁的“精品旅游村寨”、“特色魅力乡镇”、“幸福美丽家园”,成功申创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城市化率达到34.84%。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面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末的2140元,增加到2011年的4400元,增长105.61%,年均增长15.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末的8786元,增加到2011年的17909元,增长103.84%,年均增长15.30%。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食品药品、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科技、教育、卫生发展基金。完成了整县“两基”攻坚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易地育人、两免一补、“9+3”、“6+3”教育、大中专招考、教师队伍建设、十年行动计划取得实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新农合覆盖面达100%,基本药物制度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善和提升。食品药品市场不断规范,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在全国率先设置“农村药柜”,有效解决高半山群众用药难问题。全面启动和实施了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项目,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县,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完成国家星火计划《畜禽-沼气-果蔬-酿酒循环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等13个国家、省、州重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2007—2008年度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计划生育率96.8%,2011年10月,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实施了800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圆满完成农村“2131”电影放映任务,光纤电视用户达到14000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举办了“茂县第一、二届羌族‘瓦尔俄足’节庆典活动”、羌文化学术研讨会、“瓦尔俄足”节赛歌会,完成了羌族原生态歌舞《羌魂》打造和对外文化交流。第二轮修志全面完成,《茂县志》、《茂县年鉴》、《汶川特大地震茂县抗震救灾·救援安置卷》出版发行。妇女儿童纲要建设、残疾人、老龄事业取得新进展。文博、图书、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了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程。“五大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443人,925名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完成职业培训3000人,职业技能培训2365人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常年转移10000余人。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信息网络初具规模,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养老、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实现分类统筹,全面覆盖。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分别达到9447人和6102人,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54%。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市年人均救助标准达到173元,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达到476元。双拥优抚、残疾人、慈善、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得到加强。

九、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和完善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273件,政协委员提案176件,答复率100%,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得到认真采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决策评估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五五”普法顺利完成,依法治理扎实有效,社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显著,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

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巩固反分裂维稳成果,深入开展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三大调解联动联调机制,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行动,有效防止各类群体性事件和妥善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公安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深入进行“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狠抓防邪处邪,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州维稳综治工作先进县,2007年和2010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全省维稳先进县。同时,出色地完成了州委、州政府安排的藏区维稳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承诺制、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试点。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加强应急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组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壮大志愿者队伍,强化应急演练。防灾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做好征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取得新成效,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十、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工作机构设置更加规范,职责权限更加明晰。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中央、省、州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三谈两述”和询问质询制度,从干部思想、制度规范、监督体系着手,进一步规范干部执政行为,不断增进干部自律意识。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综合考评和效能监测机制,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清理“小金库”,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加强政府采购规范化建设,对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实施全程审计监督。认真执行建设标准、项目程序、财经纪律,从项目资金的下达开始监管工作同步进入、同步检查、同步审计、全程监督,促进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工商、质监、机构编制、档案、气象预报、人工增雨(雪)、防雷、地震监测、邮政、烟草、供销、外事台侨、无线电管理、防洪抗旱、防空等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最大、迎来发展机遇最多、获得支持帮助最多的五年,是全县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五年,是全县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五年的发展成就,既为我县“十二五”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做好今后的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无疆大爱的结果,是山西省倾情援建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县委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全县各族人民、驻县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山西省人民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仍是我县最大的问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特别是高半山基础设施脆弱,抗御风险能力差,农村经济发展仍然不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环保设施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节能减排压力大;羌文化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仍然不足,景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生态脆弱,山地灾害、次生灾害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根据县委作出的“未来五年,是茂县黄金发展期”的基本判断,未来的五年,是我县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五年,是实现茂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腾飞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发展振兴,构建和谐茂县的重要时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做好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按照中国共产党茂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立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和《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茂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发展、构建和谐、实现富裕的工作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强化投资拉动,高效推动资源就地转化,扎实抓好发展、稳定、民生、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四地一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软实力四大攻坚战,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提升,努力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把茂县初步建设成为阿坝州交通枢纽地、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地、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构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5000万元,年均增长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174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0300万元、445000万元、150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083万元,年均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000万元,年均增长36.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85元,年均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00元,年均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9%,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注重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坚决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要实现上述目标,须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农业基础,构建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高半山进军,大力支持高半山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向高半山要产业、要效益、要发展。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绿化美化和乡风文明四个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着力在“四改两建”、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上下功夫,科学制定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沼气、太阳能等为重点的农村新型能源,长效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狠抓四大产业带建设,优先选择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和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产区,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坚持以质取胜,以产业整体开发,形成名牌产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实行标准化生产,运用高新技术设施手段建立新型市场营销体系;加强和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规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搭建规模化交易平台。

二、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地

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由过去单纯“围绕资源办工业”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办工业”的转变;由高投入、高耗能、高环境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向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环境压力方式转变,大力引进工业附加值高、环保技术领先的工业企业;由过去的分散布局向区域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促进城镇化和增加劳动就业方向转变。坚持以信息化、科技化带动工业精细化、循环化,依托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扩增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把茂县打造成为全州工业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增长极。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羌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初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考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中国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黑虎、牛尾、杨柳等为代表的羌族文化旅游品牌;以叠溪松坪沟景区、九顶山景区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以牟托、甘清、坪头等10个精品旅游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品牌;以羌族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歌舞表演等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品牌;以民族服饰、民间刺绣、传统风味小吃及土特产、中药材等系列开发为重点的旅游商品品牌。最大限度地激活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建成羌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紧紧围绕“撤县建市”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一心三轴”和“一心一带四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建成羌族历史文化与羌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和全州重要的客源集散中心及交通枢纽中心,建成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加工与购物中心。加快建设以南新—凤仪—光明—东兴一线为主的工业发展轴,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产业;以凤仪—回龙—雅都—松坪沟一线的农业发展轴,发展特色农业和中药材产业等;以南新—凤仪—叠溪—太平一线的文化旅游发展轴,依托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九环线旅游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快城市开发,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抓好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设施、文体活动场馆、流通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县城规模,提升城市品质和县城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五、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稳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开明开放意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效保护和开发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民主法制,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机动处置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依法严格管理宗教场所,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和谐发展。

201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2年是茂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组成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对加快全县经济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十二五”规划,2012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4%,达到230300万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00万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42%,达到17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达到530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4%,达到49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达到20058元;接待海内外游客增长15%,达到1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5%,达到598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实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完善全省农业和林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建设,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建设,重点抓好高半山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高半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与农田相配套的路桥水电装备设施及公共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大对干旱河谷和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系统建设,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充分发挥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养殖结构多元化,突出发展优质生猪产业,抓好畜禽品种繁育、改良,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抓好畜产品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特色品牌。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发挥农村专合组织作用,促进产业化发展。

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厚土层、培肥地力1.5万亩,完成农田整治1.5万亩,新建沼气800口,购置高效低排生物质炉2200套,太阳能灶2200套,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2万亩,搞好玉米高产示范生产基地,新建100亩高产攻关田,200亩马铃薯攻关田,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示范攻关田5000亩,继续实施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4万亩优质水果、3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000吨。完成生猪养殖场建设,完成退牧还草10万亩,建3个土鸡养殖基地,各类牲畜出栏率达到60%,总增率达到52%。

突出特色,加速推进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地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园区吸纳力和承载力。大力引进和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投产,按照现代企业机制,加强管理,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不断拓宽市场,促进城镇化和增加园区劳动就业。力争四川岷江雪15000m3尾气净化项目、茂县鑫新能源有限公司5万吨二甲醚项目,茂县花椒深加工,四川岷江电化有限公司一期2台30000KVA密闭式电石炉和2台日产185吨环保节能型气烧石灰窑投产;加快茂县潘达尔金属硅二期新建33000KVA金属硅炉项目,阿坝艾比斯铝业20万吨大板锭项目,阿坝州鑫达炭材3万吨阴极碳块建设。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做好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输变电站新建和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46500万元,增长8.2%。

树立品牌,加快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以羌文化核心保护区为支撑,成立羌文化旅游研发中心,以茂县独具特色的羌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深度挖掘羌文化内涵,开发制作旅游产品,巩固提升羌乡古寨AAAA景区创建成果,推进九顶山景区开发,争取年内完成规划编制、立项审批,完成九顶山国际滑雪场第一期雪道、滑雪度假村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叠溪松坪沟景区创AAAA景区工作,进一步加快叠溪--松坪沟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经营两篇文章,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羌文化保护与开发“一区一园一廊”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民族特色、历史内涵、文化品位和时代气息。最大限度地激活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抓好精品线路建设和推介,加强行业管理和综合执法,力争旅游接待增长15%,达到1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5%,达到59800万元。

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商贸物流集散地建设。充分发挥已经重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物流配送中心、生猪定点屠宰场、城关粮站、粮食中心储备库等物流设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成兰铁路客货运站点等物流基地和城乡专业市场建设,扎实推进“社区双进”、“万村千乡市场”“新网工程”,加大县乡村商业网点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粮食、水果、蔬菜、药材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落实和完善引导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一、二、三产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商贸集散地。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提升传统商业。加强农资、建材等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生产行为,保持价格水平总体稳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79万元,增长30%。

抓好财税金融工作。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狠抓税源管理、税收分析预测,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继续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逐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链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到方便快捷和强化监管并重,并深入研究强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投资、担保等管理力度。提高公共财政收入质量,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支出。严格财政资金评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保持灾区金融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深化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改革,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制金融服务,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稳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000万元,增长21.42%。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投资拉动。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优势资源开发、重大民生需求、统筹城乡发展、灾区发展振兴,加强“十二五”专项规划与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衔接,主动对接国家、省、州投资重点,切实做好项目论证、储备、申报工作,强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及早开工新建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施工力量,千方百计加快在建项目进度,抓好续建和收尾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发挥效益;进一步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工程进展顺利。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00万元。

加快交通枢纽地建设。以枢纽地建设为核心,内外交通干线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实施好通达工程,分步实施通畅工程。继续推进茂绵路建设,全力协调配合搞好成兰铁路、汶九高速公路建设,做好茂绵高速、茂北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实施赤(不苏)曲(谷)路的更新改造;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对道路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大通村公路、危桥改造、乡村桥梁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达通畅能力。实施“村通工程”,加强农村宽带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网络覆盖率,大力推进农村通信建设,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全面推进“信息下乡”活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村通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积极推动“撤县建市”工作,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1个乡镇、75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和县城风貌的规划编制;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加快市镇道路、桥梁、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公交场站、滨河景观带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不断完善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加快城镇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建设,抓好城镇棚户区改造,健全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培养市民文明习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综合体建设。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实施好高半山渠系配套、江河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应急抗旱水源、节水技术改造、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做好“凤南土灌区”、重点堤防、中小河流治理等前期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新建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14处,解决5000人饮水问题,加强高半山灌溉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面2000亩,新增抗旱水源2处,为开发利用高半山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保障。

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围绕茂县特色资源、支柱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推出一批质量高、吸引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签约项目早报批,报批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增资,力争引进国内省外资金30000万元。

三、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重建成果效益,管好、用好新校园、新设备,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做好省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办好“6+3”“9+3”免费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素养,继续完善“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师考评制度。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建立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组建茂县教育师培中心,加强教学研究,管好用好教育发展基金。发展学前教育,重视高中教育,稳妥推进藏汉双语义务教育。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计划。做好“十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加强学校“三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医疗卫生重建成果效益,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继续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参合率,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实施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积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行业管理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及“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项目;管好用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发展基金。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抓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的引领作用。管好、用好科技发展基金,进一步巩固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科技事业全面发展。抓好茂县鑫盐化工“氯酸钠”低温真空蒸发结晶连续生产工艺、川贝母有性繁殖及免除草育苗技术研究等技术创新项目,完成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8000人次,培植农村科技示范户60户。

加大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的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善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完成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设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加强重点文物、重要遗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整理羌族音乐、舞蹈、民间文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藏羌民俗文化走廊产业、羌城项目建设,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提升羌文化影响力。加强“扫黄打非”,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繁荣。 

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抓好生育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抓好县级计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县、乡计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搞好计生综合服务,力争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和特别扶助三项制度,抓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人民生活

深化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加强高半山村寨整村推进,将扶贫开发与高半山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有机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四改两建”、高半山农村产业化扶贫,争取完成19个村整村推进。继续实施大骨节病综合防治产业项目,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组织实施好新农村连片建设。

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扎实推进农机具、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及时足额兑现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590元,达4990元,增长1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2149元,达到20058元,增长12%。

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力创造就业机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就业援助,促进五大重点群体就业,保持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新增就业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扎实做好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推行分类施保,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的临时生活困难。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综合体建设,巩固、完善、提升“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成果,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幸福美丽村寨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四改两建调结构、强配套促增收”为主要内容,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幸福美丽村寨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镇、村庄空间布局。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巩固治理成果,以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城市环境改造、乡镇风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等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七进”活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五、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扎实推进生态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完善配套制度改革,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巩固灾后植被恢复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大对干旱河谷和小流域水保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结合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强县培育、生态转移支付项目建设,抓好核桃示范、速生丰产林、花椒基地建设,做好国道213线、省道302线、滨河景观带、工业园区、县城周边的绿化提升。加大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防治力度,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做好《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茂县矿产开发保护规划》的修编和《茂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国土资源能力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监督和执法监管,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加大工业园区规范性、制度性管理和在建项目环保“三同时”的落实,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和产业。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率。加强重点流域、城乡饮用水源地监测和保护。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强化公共机构节能、节水、节电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把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机制。做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内、企业间“三废”循环利用。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结构性、技术性、制度性节能减排。严格实行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考核制度,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认真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力度,建立更加规范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藏区反分裂维稳策应,进一步完善维稳常态机制。完善维稳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军警民联建、联防、联动、联治机制,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机动处置能力,全力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边界稳定、治安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大重点地区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加快城区天网和巡警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持之以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乡镇安全规范化建设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扎实推进群众信访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平安边界创建活动。

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气象、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综合抗灾系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预防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指挥系统,保证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有效处置。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避难场所民生工程,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应急值守规范化建设,壮大专业救援队伍,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强化综合应急演练,提升突发重大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大力增进民族团结,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抢救、保护、发掘民族古籍。完善宗教事务管理长效机制,依法规范管理宗教事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宗教界和宗教团体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做好征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五个一”和警地共建“双平安”等共建活动,加强人民防空事业,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有效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健全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依法规范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机构设置。全面落实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履职尽责监督、评价机制,切实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

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县委各项决策,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大重点行业、领域、项目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

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和绩效评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大力推进集中办理、全程代办、绿色通道、上门办理和送政务服务下乡。加强重大决策、重点事项督查督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促进政府机关重心下移,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自觉遵守《廉政准则》,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县灾后重建全面结束后,面临投资拉动、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和实现“十二五”规划最为关键的承接期。我们务必保持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务必保持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勇气,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在州委、州政府和中共茂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科学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