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28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1月21日在茂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茂县人民政府县长  唐远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十四届茂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十四届茂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专注定力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上档升级

  紧紧围绕“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战略部署,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突出绿色循环导向、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工业,突出羌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发展实现上档升级。

  以生态绿色为核心,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以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地建设、新型组织培育为抓手,推进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建成特色水果基地6.8万亩、生态蔬菜基地6.4万亩、特色经济林木基地6.2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4.8万亩、特种养殖为主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7个,中蜂养殖总量达1.5万箱。狠抓品牌建设,获得了“茂县花椒”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脆红李”等24个绿色食品、“猕猴桃”等6个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茂汶苹果、茂汶大红袍花椒、绿羌园牌阿坝中蜂蜜分别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成立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家庭农场16家,龙头企业3家。积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活动,在成都、重庆、贵阳等地设立茂县农产品专销点和直销店8个,扩大了农产品知名度。致力抓好特色生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和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获得了“四川省现代农业(林业)基地强县”等荣誉称号,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以绿色环保为导向,推动新型工业发展。坚持以安全、绿色、环保、节能、和谐的理念指导工业发展,积极培育绿色循环工业企业。承接并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业北移”战略任务,完成亚坪、太安、团结、槽木、棉簇、赤不苏等6个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入园企业达20户。强化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为企业争取各类补助资金6900万元,积极指导入园企业进行节能、环保等新工艺技改升级,余热发电、鑫新能源(二甲醚)、尾气烧石灰、余热炭材烘干、蓝宝石煅烧等项目相继投产,新型循环工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以拓景扩容为总揽,推进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以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发展战略为指导,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国古羌城正式对外开放并正成为全国最大的羌文化展示平台,九鼎山高山滑雪场成功填补阿坝州冬季旅游空白。以中国古羌城原生态羌文化展示、叠溪松坪沟生态旅游、九鼎山高山滑雪户外运动、羌乡古寨休闲康养等为代表的旅游品牌正逐步形成。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由2011年末的88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末(预计)的220万人次,增长150%。

  二、重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以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以解决民生“七难”问题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百姓安居工程大力推进。完成棚户区改造335户,新建藏区新居79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724户,实施地质灾害避险和易地扶贫搬迁344户。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狠抓就业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241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8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3人,建立大学生和返乡创业孵化园1个;狠抓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7952万元、保障低保对象116万人次,按政策标准全额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67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564人次,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五年来,统筹资金108100万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足额保障“三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全面抓好十五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教育部认定;拓展特色教育,顺利推进羌文化进校园,成功承办全国第四届乡土教材研讨会;狠抓教育质量,高考累计本科录取570人、专科录取2577人,录取率达9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成功筹建民营医疗机构3家;搭建羌医药事业发展平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羌医药分会、茂县羌医院成功挂牌,群众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得到提高。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完成21个乡镇文化综合站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开活动,文化馆、体育馆等免费接待群众60万余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切实加强羌文化保护传承,顺利出版《茂县民间文化集成》5卷,羌汉双语和谐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得到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大力弘扬羌文化,申报非遗项目202项,黑虎乡、三龙乡成功入选“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瓦尔俄足”成功申报中国节庆品牌;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在古羌城、羌乡古寨等景区景点,开展羌文化活态展演,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宣传了羌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承办阿坝州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力实施“智慧茂县”和“宽带乡村工程”建设,在全省藏区率先实现县城和50%的行政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实现95%以上的行政村无线通信全覆盖。

  能源、邮政、通讯、金融、保险、档案、地方志、供销、粮食、烟草、外事台侨、慈善、老年人、气象、应急管理等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抓项目强基础,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以项目建设促进稳增长,全力保障成兰铁路(茂县段)、茂(县)绵(竹)公路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截至目前,成兰铁路(茂县段)完成投资666540万元,茂(县)绵(竹)公路完成投资55699万元。狠抓道路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9260万元,建成通村通畅公路914公里、通达公路110公里、县乡村道路安保工程495公里;全面完成2013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及水毁道路维修项目27个。狠抓地质灾害治理,统筹安排资金12244万元,治理地质灾害119处。大兴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00万元,新建土门河、松坪沟堤防工程7.8公里;完成投资4494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9处,解决520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4500万元,实施“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建成池、窖18569口,并成功承办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完成投资11030万元,建成“城南综合体”;落实资金4100万元,撬动民间投资7000多万元,推动青坡门片区旧城改造。

  四、重生态抓环保,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扎实推进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按照“规划为先、科学种植、科学管护”的原则,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实施县域内国道沿线生态建设,栽植柳树、红叶杨等树种30余万株,金雀花等灌木3万余株(丛),种草700余亩,县域内主要交通干道正成为靓丽的绿色生态长廊。

  扎实推进生态项目建设。统筹安排资金4438万元,大力实施高半山植被恢复项目,栽植经济林1万亩、生态林3.2万亩;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190万亩国有公益林、189万亩集体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划定基本草原137万亩,治理草原鼠虫害75万亩;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对土门河流域、白河沟流域1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治理。

  扎实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狠抓城市绿化、美化,实施县城滨河景观带和“半岛公园”等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城区绿地面积达1125亩,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

  五、抓法治保稳定,社会治理不断规范

  坚持法治思维,狠抓法治宣传教育,举办“法律七进”活动6100余次、法治讲座363期,法律援助3780人次,广泛开展法治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学法用法示范单位、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基层系列法治县细胞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为省级法治示范县。深入推进平安茂县建设,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在全省率先试点启动“雪亮工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格局,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积极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依法妥善化解信访矛盾1904件,上访批次和人数逐年下降。强化文化、旅游、食品药品、价格等市场监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六、转作风优服务,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履行“两个责任”,持续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支持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给予纪律处分12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3人,挽回经济损失1100万元。严肃财经纪律,强化“三公”经费控制和管理,全县“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强化审计监督,审计(调查)项目88个,审计纠正问题资金12426万元;审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486个,审减资金35314万元,审减率11.3%。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纪学法制度,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狠抓行政审批改革,34个部门的306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公布县级行政权力清单5933项,实现行政权力在电子监察平台和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平台常态化运行。坚持“放、管、服”结合,推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统一办理,大力推行县乡村三级代办服务,设立村(社区)集中代办点2个,规范化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1个、村(社区)代办点184个,优化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方便了群众办事。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脱贫攻坚,狠抓产业发展、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600万元,较2011年末(下同)增长52.4%;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7710万元,较2011年末增长6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00万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550万元,较2011年末增长1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0万元,较2011年末增长18.9%;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

  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认真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科学编制《2016年10个扶贫专项方案》《17个脱贫专项2016年度实施计划》《眉山市东坡区对口帮扶茂县规划(2017—2021年)》等专项脱贫规划方案,建立产业扶持基金2169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300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00万元;为全县64个贫困村安排资金3772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1076个;为2016年9个拟退出贫困村安排资金3014万元,实施项目282个。抓生产和就业扶持,在贫困村大力发展生态果蔬、中药材种植及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展贫困村明白人、科技带头人培训3万余人次;整合资金100万元,完成8个乡镇和1个县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广开就业门路,帮助31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抓移民搬迁安置,制定《茂县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户58人;推进藏区新居建设,改造贫困户危房20户。抓低保政策兜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27.4万元。抓医疗救助扶持,制定出台《茂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为贫困人口免收、补偿诊疗费用107.4万元。抓教育脱贫,贫困村在校学生享受教育惠民政策483人,落实资金164万元。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今年将完成9个贫困村3007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首战必胜的目标。

  产业发展持续增效。围绕生态农业高地建设,整合涉农资金1300万元,推进20个现代农牧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1年末的64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末(预计)的172000万元,增长168.8%。工业克服市场低迷、电价成本偏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延伸循环产业链和技改升级,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末的287900万元增加到2016年末(预计)的654300万元,增长127.3%。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总量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末的56300万元增加到2016年末(预计)的170000万元,增长202%。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力保障成兰铁路(茂县段)、茂(县)绵(竹)公路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深入推进“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完成投资3476万元,新建池、窖1314口;投资7712万元的“凤南土”水利工程顺利开工。狠抓地质灾害治理,安排资金4778万元,完成富顺镇团结沟泥石流、光明镇和平村草坪滑坡等10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建设,投资15500万元的茂州时代广场即将建成。启动“平安茂县、千里护行”安保工程,投资7558万元,建设350公里道路安保设施。安排资金2000万元,启动实施茂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筹措资金21535万元,扎实推进“10+1”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并取得实效。进一步巩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落实“三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狠抓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就业1491人,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18人,转移和输出劳务19678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9400万元。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成1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21个乡镇“村村响”建设,文化馆、体育馆等免费接待13万人次;大力保护和弘扬羌族文化,举办瓦尔俄足、转山会、羌年等民俗节庆活动20余次,完成《羌族刺绣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保护》项目第三阶段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成功举办第二届羌族健身操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78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37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补助189万元,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末的4620元增加到2016年末(预计)的10825元,增长1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末的17922元增加到2016年末(预计)的27245元,增长52%;截至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11年末的145000万元增加到282000万元,增长94.5%。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深化巩固省级法治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强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开展文化、旅游、食品药品、价格、农资等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深入推进阳光信访,依法妥善化解信访矛盾342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6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切实抓好全领域、全方位安全生产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件,政协委员提案23件。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政风行风持续好转。严格遵守“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等换届纪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截至目前,纪律处分18人,挽回经济损失65万余元,审计(调查)项目7个,审计纠正问题资金2100万元;审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26个,审减资金1324万元,审减率7.6%。

  一直以来,我们大力支持驻县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仍然保持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是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超常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全县各族人民、驻县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对口帮扶单位以及关心支持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客观分析过去五年的工作,综合研判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们还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项目支撑不足投资压力日益凸显。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重大项目和资金争取难度大,项目支撑来源不足,投资逐年回落,稳增长的任务更加繁重。

  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来源。城镇化集聚水平不高,居民消费“外溢”现象突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以高载能为主的工业受生态功能区的限制以及市场、技术、人才、电价等要素的影响,发展新兴产业难度大。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艰难阵痛。农业面临区域之间产品同质化竞争和部分农产品市场饱和的压力。高载能工业特征突出,企业经营效益差,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层次单一,服务业的软、硬实力有待提升。在羌文化保护传承中,对产业发展研究不够,缺乏具有内涵和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基础设施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特别是高半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路网、水网、电网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已建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效益发挥不明显。

  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地处龙门山后山大断裂带,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多发易发,对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影响较为突出,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民营经济不发达,缺乏积极有效的促进和创新机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不浓、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民营经济缺乏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意识,总体规模小,行业分布不均衡,资本积累不够、融资能力差。

  财源增长点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大。税收增长缺乏有力支撑,支柱财源和新兴财源增长点不足,本级财政收入少,刚性支出多,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对金融、保险的杠杆作用发挥不明显。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教育整体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名师名校培养力度不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中、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缺乏与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矛盾突出,对羌医药保护传承关注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项目不多,积极健康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不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发展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第一要务。

  同时,少数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不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尚需改进,一些项目和资金管理薄弱,个别公职人员财经纪律意识淡薄、违纪违规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用法治的理念、创新的思路,逐步统筹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按照阿坝州“三区一中心”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茂县“五地一中心”建设。

  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建议到“十三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00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2500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00万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00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00万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接待海内外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3.4%以内。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应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以下工作:

  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精准推动脱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举措、落实责任,把握对口帮扶机遇,合理配置帮扶资源,狠抓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确保2017年全县“摘帽”。

  以建设全国羌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紧紧抓住阿坝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三态三微”为引领,大力推进“一心四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深入挖掘羌文化内涵,深度推进文旅共融发展。坚持依法治旅,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旅游设施更加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旅游形象更加鲜明。

  以建设川西北高原生态农业发展高地为目标,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立足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角色定位,加快干旱河谷生态绿色长廊建设。坚持以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为导向,深入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巩固好现有万亩示范基地和“三品一标”建设成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走出一条生态优势突出、品牌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良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以建设阿坝州交通枢纽地为目标,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实施。以成兰铁路(茂县段)、茂(县)绵(竹)公路建设和国道347线改造升级等重大交通项目实施为引领,切实做好成兰铁路茂县站至县城快速通道、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等项目的争取和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全县路网结构。着力提升全县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支撑,以县乡道为延伸,以通村公路为辐射的交通运输体系。

  以建设阿坝州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地为目标,创建循环工业示范区。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工业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探索出适合茂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角色定位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成阿、德阿“飞地”园区区位优势和留存电量等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加大县内招商和“飞地”招商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以建设川西北高原商贸物流集散地为目标,构建区域商业网络体系。立足川西北和成德绵商业区域,依托成兰铁路、国道213线、347线和茂(县)绵(竹)路主要交通干线,充分发挥茂县羌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带动及辐射作用,健全完善集商贸流、物业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区域商业网络体系。

  以建设阿坝州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决策部署,狠抓光明镇城市副中心和南新镇、叠溪镇、富顺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加强撤县建市政策争取工作,大力推进旧城和棚户区改造,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2017年工作安排建议

  2017年,我们建议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0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690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06元;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04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砥砺奋进,全面决胜脱贫攻坚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聚焦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计划投资18533万元实施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项目,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计划投资4089万元,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辐射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落实好省文化厅、省档案局、省对外友协定点扶贫,东坡区对口扶贫,浙江省玉环县协作帮扶等工作机制,提升帮扶承接能力,确保帮扶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创新社会扶贫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帮扶,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资源开发。加快完善财政金融扶贫机制,大力推行小额信贷和周转金贷款,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完成全县55个贫困村1541人全部脱贫,确保实现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二、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提升特色优势农业。以基础强农、产业兴农为抓手,持续抓好名优品牌建设,从农产品包装处理、贮运保鲜、综合加工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领域,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合社、家庭农场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农村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金融、保险支持农业发展新机制,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推动工业创新转型发展。打造绿色、环保、循环工业,积极争取和落实省、州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技改升级和产业转型项目。继续抓好岷江电化箱式干燥及炭材输送系统技改升级和鑫盐化工高氯酸钠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四川晶蓝宝石切片项目二期工程、潘达尔硅业第三条生产线、天和硅业余热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古羌城景区配套设施,加快实施羌文化原生态示范区项目,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原生态羌文化体验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和叠溪-松坪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吉鱼天然温泉及浓矿泉水综合开发项目跟踪落地工作。坚持以“三态”融合为引领,以“三微”互动为切入点,加快修订景区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岷江、涪江流域乡村旅游;抓好光明火车站周边新村建设,探索发展民族特色突出的康养旅游项目,打造旅游新亮点。

  三、优化服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切实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协调服务,全力支持成兰铁路(茂县段)、茂(县)绵(竹)公路建设和国道347线升级改造;加快完成县集中办公区至城关变电站、茂县中学至政法小区、青坡门古街文化片区二期、茂州时代广场等4个城市电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712万元,力争全面完成“凤南土”水利工程主体建设;计划投资3146万元,综合治理黑水河、土门河河道11.7公里。加快市政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8297万元启动南店大桥、南店坡至大河坝市政道路、中心大道南段市政道路及滨江景观带夜景亮化工程。强化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快完成岷江茂县段堤防、黑虎沟山洪治理、“赤沙较”渠系工程等项目的设计编制。加快城乡规划修编工作,积极推进以文化、生态、康养、宜居为特色的新城、新镇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旧城和棚户区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四、创新思路,搭建县域融资平台

  创新思路用好金融政策,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增强政府资本运作意识和实效,搭建融资平台,畅通融资对接渠道,促进融资信息互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银、政、企三方合作经营模式,使更多金融资金投向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技改升级、羌文化产品研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用活企业债券、产业基金、金融资本,发展壮大县属国有企业,增强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企业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支持担保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做大、做强县级投、融资平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助推县域经济增量提质。

  五、民生为本,协调推进社会事业

  坚持民生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和民生大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认真落实“三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切实抓好教育十大民生工程,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培养和寄宿制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校创建工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认真落实卫生计生惠民政策,投资552万元完成光明镇、黑虎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投资100万元配备南新镇、土门乡中心卫生院放射科设备。加强羌医药事业保护发展,积极探索羌医药治慢病的特色医养模式,建设集养生养老、康复保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康养产业示范区。

  以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大力保护和弘扬羌文化,加大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增强青少年“文化基因传承”,确保国家科研项目--《羌族刺绣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保护》如期完成。大力提升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积极承办各类文体赛事,培养群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扩大就业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创业促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确保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六、环保优先,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及时兑现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退耕还林、高半山植被恢复资金,持续推进岷江、黑水河流域植被恢复及县域内国道沿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回龙乡王家沟滑坡等6处重大地质灾害,加快洼底乡肥家沟泥石流等3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严厉打击非法毁林开荒等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生态安全。

  七、依法治县,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巩固省级法治示范县创建成果,以“法律七进”、“七五普法”为抓手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创新法治方式,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力量的教化感召作用,使守法重德成为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切实加强文化、旅游、食品药品、农资、价格等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加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民兵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快捷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八、从严从实,提升政府自身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倾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汇聚民智谋发展,凝聚民心促发展。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投资、政府采购、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决策的科学性。扩大政务信息公开范围,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领域的信息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和政府行为在阳光下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两项准则四个条例”要求,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政府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监督管理,形成“干正事、干实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